• 新闻动态

江苏华建:以绿色理念领航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新征程

时间:2025-05-16 379

1747712155899881.jpg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、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然而,当前建筑业仍面临着资源消耗巨大、污染排放较高、建造方式较为粗放等突出问题,与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存在一定差距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建筑业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。

为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号召,落实“30、60目标”,推动建筑能效提升和绿色建造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。长期以来,江苏华建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这条主线,深入践行绿色建造理念,全方位推进绿色建筑建设,坚定不移地踏上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 

一、绿色设计: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态规划布局

 

设计作为建筑的核心环节,江苏华建借助科学规划与创新技术应用,在设计阶段便为项目筑牢低碳环保根基。

 

(一)融入自然,打造和谐共生建筑环境

 

在苏州大学高邮实验学校项目中,公司设计团队独具匠心,将高邮生态水乡特色、苏州水街文化与苏州大学的人文底蕴有机融合。项目巧妙地把东侧、南侧的天然水系纳入校园景观系统,不仅以自然隔断取代传统围墙,满足功能需求,还营造出别具一格的亲水校园环境。

 

扬州建工科技园项目则从扬州千年古塔及五亭桥获取设计灵感,使现代建筑承载深厚历史文脉,塑造出既具文化辨识度又能适应周边环境的建筑形态。在微气候设计方面,充分考虑建筑朝向、体形系数和窗墙比的优化。办公区域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,南、北入口采用落地式玻璃幕墙增强光照效果,同时配备外窗遮阳设施,有效调节太阳辐射得热。这种基于地域气候特点的被动式设计,大幅降低了建筑运行阶段的能源消耗。

 

(二)植入智能,提升建筑运行管理效能

 

智能化是绿色设计的关键要素。建工科技园项目搭建了集建筑设备监控、能源监管、安防、光控、梯控、环境监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BIM运维管理平台,实现了楼宇系统的可视化管控与协同优化。其中,智能光控系统可依据室外光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灯光亮度;DCS目的选层电梯控制系统能使单台电梯在全生命周期节电约10万度;环境监控系统实时反馈室内空气质量数据,并联动新风空调系统进行精准调节。这种“感知-分析-决策”的闭环设计,确保建筑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,预计可使园区整体能耗降低15%以上。

 

(三)循环利用,构建可持续资源利用体系

 

在能源系统设计上,江苏华建积极利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。建工科技园项目在塔楼顶部铺设90kW光伏板,年发电量约10万度;设置700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,每日可供应热水30吨;利用地库顶板安装光导管,年节电约4万度。在水资源利用方面,项目贯彻海绵城市理念,建设2000㎡下凹式绿地和600m³雨水调蓄池,实现80%以上道路雨水的回收利用。处理后的雨水用于绿化浇灌和道路冲洗,配合土壤湿度感应器的智能喷灌系统,使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超过30%。

 

二、绿色建造:工业化与数字化协同驱动

 

建造是将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的重要阶段,江苏华建通过工业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两大手段,将绿色建造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。

 

(一)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,构建可视化“智慧工地”

 

公司围绕施工过程管理,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,实现工程实体质量、安全、进度、成本和参建各方行为信息全面采集。建立智能施工管理平台,充分整合建设行业和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信息、技术力量、设施设备、基础网络、视频监控、建筑起重机械自动控制和报警系统等资源,构建覆盖主管部门、企业、工程现场多方联动的可视化“智慧工地”。

 

(二)推广装配式建造,提升建造效率与环保水平

 

公司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,在多个项目中实现主体结构、围护墙和内隔墙、装修和设备管线的装配化应用。与传统现浇方式相比,装配式建造使现场作业人数减少40%,建筑垃圾减少60%,施工用水节约50%,模板用量降低70%。

 

在高邮实验学校项目中,项目团队采用建筑配件整体化安装和构件装配化施工方法,显著减少了钢筋、模板及脚手架的投入。针对水磨石地面易开裂的问题,通过加厚垫层并添加双层钢丝网片的优化设计,有效预防质量通病,避免后期维修造成的资源浪费。

 

(三)全流程应用BIM技术,助力建造精准高效

 

BIM技术深度融入建造全流程,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无缝对接。在扬州建工科技园项目中,BIM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通过三维建模和碰撞检查,提前发现并解决各专业冲突问题2747条,避免返工损失;采用BIM钢结构Tekla深化技术优化节点构造,解决了梁柱内纵向钢筋与钢结构的碰撞难题;运用BIM5D自动排砖技术实现砌体工程的精准下料,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标准降低30%。项目实践证明,BIM技术的全面应用使施工效率提升15%以上,材料浪费减少25%,充分彰显了数字化建造的绿色价值。

 

(四)本地化采购绿色建材,降低运输能耗与排放

 

公司秉持“就地取材”原则,严格把控材料环保性能和运输距离。在高邮实验学校项目中,90%的建筑材料来自500公里以内的供应商,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选用当地厂家产品,有效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。同时,优先选用加气混凝土砌块、陶粒混凝土板等绿色建材,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替代木材等稀缺资源。公司还建立了材料污染物管控体系,依据芬兰S1等级标准控制甲醛含量,从源头保障室内环境健康。

 

三、绿色施工:精细化管理推动协同发展

 

施工现场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环境污染较为集中的环节,江苏华建通过构建系统化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,实现节能、节地、节水、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。

 

(一)强化施工管理,确保绿色施工措施落地

 

公司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,将绿色施工要求纳入施工组织设计独立章节,并制定量化考核指标。在高邮实验学校项目中,公司编制了详细的绿色施工方案,涵盖环境管理计划、节材措施、节水措施、节能措施和节地措施五大专项,并配套应急预案。项目定期组织职工开展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和观摩学习活动,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。通过动态管理和过程评估,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,该项目预计可节约成本近350万元,实现了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
 

(二)精准治理扬尘,打造绿色施工环境

 

针对施工现场扬尘这一主要污染源,公司采取“立体防控”策略:在工地周边设置可拆卸的密闭围挡,出入口配备洗车槽和高压水枪,场内布置洒水车、雾炮机、脚手架喷淋和塔吊喷淋系统,对裸露土方采用专用覆土网覆盖,建筑垃圾集中分类堆放。监测数据显示,这些措施使作业区扬尘高度控制在0.5米以下,场界TSP浓度与背景值差值小于0.08mg/m³,远优于国家标准。项目还设立封闭式垃圾站和生活区分类垃圾桶,对废电池、废墨盒等有害废弃物单独回收处理,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。

 

(三)高效利用废旧资源,践行循环经济理念

 

在节材方面,江苏华建积极推广周转材料和废旧物资再利用技术。现场防护棚、安全通道等临时设施全部采用可拆卸的定型化产品,重复使用率达70%以上;废旧模板被改造成花坛、护角等实用设施,废钢筋加工成马凳、排水沟盖板等构件;消防管道采用“永临结合”方式,先作为临时水管使用,完工后恢复消防功能,避免重复安装。在节水方面,项目建立水资源循环系统,将雨水、洗车废水等经沉淀过滤后用于绿化浇灌和道路喷洒;办公生活区全部安装感应式节水器具,施工区、生活区分别计量用水量并纳入合同考核条款。仅高邮学校项目的节水措施就节约成本166.2万元。

 

(四)精细管理能源,降低能源消耗与污染

 

公司在施工现场推行精细化能源管理:分区设置电表,对塔吊、施工电梯等大型设备单独计量;采用LED灯带替代传统碘钨灯,办公区节能灯具配置率达100%;使用变频塔吊、施工电梯和电焊机,设备能耗降低20%以上;热水供应采用空气能热水器,比传统电加热节能70%。在施工工艺选择上,优先采用低噪音、低振动的机具和施工方法,如自密实混凝土技术、清水混凝土技术等,既保证工程质量,又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。项目还借助BIM技术优化土方平衡和场地布置,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超过90%,最大程度保护原有植被和土地资源。

 

通过绿色设计、绿色建造和绿色施工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,江苏华建在高邮实验学校、扬州建工科技园等项目中取得显著成效,实现单方能耗减少40kWh/年、园区年碳减排1400吨。同时,形成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。

 

展望未来,江苏华建将持续深化绿色技术创新,积极探索建筑光伏一体化、光环境智能调节、生活垃圾封闭处理等前沿领域,并主动对标国际LBC(LivingBuildingChallenge)等最高标准,助力中国绿色建筑品质提升。作为行业标杆企业,江苏华建正以实际行动诠释“匠心智造”的发展理念,为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示范,为实现“美丽中国”的宏伟愿景贡献建筑力量。


联系电话:0514-87366314
联系地址: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文昌东路10号城建广场3号楼
苏ICP备17063419号-8    苏公网安备32100202010122号
微信公众号
copyright © 2019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